今年兩會期間,電商促消費、農村電商、數字經濟、電商行業發展等內容成為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在電商促消費方面,騫芳莉代表建議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智能產品、綠色健康產品銷售。陸銘委員建議采取“政府+平臺”補貼的方式,圍繞消費服務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利用即時電商促進城市品質消費升級。
在農村電商方面,景普秋委員建議打造農村電商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分級、產后處理、包裝配送、產品追溯等標準;重點支持農村電商基層站點、縣鄉物流、電商園區和農產品上行等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縣級分撥、鄉鎮級集散、村級服務”的縣鄉村農村物流網絡節點體系,構建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物流配送體系,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解決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祁志峰委員提出建立農產品數字拍賣交易體系,在農產品電商、農超對接發展的基礎上,多部門聯合引導推進農產品網絡拍賣重點項目,設立對“引入或采用網絡拍賣方式”的農貿市場建設項目的資助條件,明確對有關市場主體予以資金等方面補助支持的具體政策措施,建立農產品數字拍賣交易體系,進而大力推動數字農業發展。
在數字經濟方面,張天任代表建議國家層面制訂統一的《數字經濟促進法》,從法治建設層面進一步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劉尚希委員認為應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充分發揮數字經濟帶動就業的杠桿效應。鼓勵、支持和拓展平臺就業,以電商、網約車、物流配送、在線教育、信息服務和數字場景設計等作為吸納青年就業的主要方式。曹鵬委員建議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兼具實體產業基礎和數字技術能力的新型實體企業創新發展,以發揮其在賦能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
在電商行業發展方面,舒心代表建議一是壓實平臺主體責任;二是根據分級分類原則,對主播和平臺進行監管;三是拉齊各平臺間監管水位,縮小監管落差,重視對社交平臺中私域流量經營的監管;四是拉齊不同地區的監管水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黃敏利委員認為要創設電商平臺的稅收代扣代繳機制,減少稅務監管部門的工作量與征管難度,并設立相應的后果懲罰制度。積極推動“金稅三期”向“金稅四期”升級,構建稅務大數據平臺并開發自主采集分析模塊,尋求與電商平臺后臺交易數據對接,同時建立各政府機構之間的信息分享渠道,確保涉稅數據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核查順利進行。
商務部: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 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
(中國新聞網)
近日,商務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促進農民收入和農村消費雙提升的重要舉措。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支持,指導各地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一是縣鄉村商業網絡不斷完善。2022年,全國建設改造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983個、鄉鎮商貿中心3941個。不少“鄉鎮大集”、便民超市經過改造環境煥然一新,功能更加完備。
二是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持續健全。2022年,全國支持建設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506個,鄉鎮快遞物流站點650個。通過整合物流資源、發展共同配送,推動讓農村物流成本逐步降下來、配送速度快起來。
三是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去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同比增長3.6%。各地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項目,深挖特色農副產品,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幫助農民實現就業增收。
四是農產品流通效能進一步提升。2022年全國支持升級改造878家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12家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新增冷庫庫容96萬噸;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骨干批發市場+零售市場+農產品電商”的多層次農產品流通格局不斷完善。
下一步,商務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會同各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協同,推動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提質增效。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實施“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縣鄉村商業網絡體系。同時,培育一批縣域商業典型標桿,改造升級一批“鄉鎮大集”、農村新型便利店,打造一批縣域商業典型縣,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大力發展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帶動農產品上行和農民增收。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月電商物流指數較上月提高2.6個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日前,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2月,電商物流指數為107.2點,比上月提高2.6個點。
從分項指數看,9個分項指數全面回升。其中,電商物流總業務量指數為114.9點,比上月提高2.6個點;農村電商物流業務量指數為114.3點,比上月增長1.8個點。分地區看,全國所有地區總業務量和農村業務量均有所增長,東北部地區增幅最大,東部地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各項指數雖實現連續上漲,但與往年相比,整體還處于低位,仍有較大增長空間,預計3月電商物流指數將在需求帶動下持續回升。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農村電商持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
(農業農村部)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指導,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牽頭編制發布的《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村經濟提質增效,激發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民宿經濟等鄉村新業態蓬勃興起,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可得性、便利性不斷提升。
報告指出,2022年,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農村電商雙向流通格局得到鞏固提升,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等新型電商模式不斷創新發展,農村電商繼續保持鄉村數字經濟“領頭羊”地位,在應對新冠疫情影響、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數商興農”工程深入實施,首屆“大國農匠”全國農民技能大賽(農村電商人才類)順利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數商興農”專場促銷活動等扎實推進,有力促進了產銷對接和農村電商發展。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6%。
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截至2022年7月,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累計支持1489個縣,支持建設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2600個。快遞服務不斷向鄉村基層延伸,“快遞進村”比例超過80%,2021年農村地區收投快遞包裹總量達370億件。
截至2021年底,36.3%的市級以上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電商開展銷售,利用電商銷售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增長10.8%。電子商務助力脫貧地區農產品銷售,為防止規模性返貧發揮著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832平臺”入駐脫貧地區供應商超2萬家,2022年交易額超過136.5億元,增長20%。
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可得性、便利性不斷提升。移動支付業務較快增長,截至2022年6月,我國農村地區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到2.27億。202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的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業務分別達173.7億筆、5765.6億筆,同比分別增長22.2%、23.5%。
2022年京東凈收入突破1萬億元
(億邦動力)
近日,京東發布2022年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凈收入達104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這也是京東年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達到282億元人民幣(約41億美元),同比增長64%。
分業務來看,2022年,京東零售業務收入達9299億元,同比增長7.3%;京東物流業務收入為1374億元,同比增長31.2%;達達營業收入為80億元;新業務(主要包括京東產發、京喜、海外業務及技術創新)收入為218億元,同比下降了16.5%。
在開放生態方面,截至2022年四季度,京東零售平臺第三方商家數量連續8個季度取得20%以上的同比增長,其中,2022年新入駐的商家數量同比增長34%。
在同城零售方面,2022年,京東到家平臺營收為62.1億元,同比增長53.5%。據悉,京東到家平臺營收增長得益于平臺活躍消費者數和客單價提升所帶動的商品成交額的提升。數據顯示,2022年,京東到家平臺活躍用戶數為7860萬,而2021年的活躍用戶數為6230萬。
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965%
(中國經濟新聞網)
近日,抖音生活服務聯合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了《2022抖音生活服務探店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訂單量同比增長965%,創作者數量達到1235萬,72%的入駐商家發布過探店達人撮合需求,探店達人為商家增收295億元,同比增長7倍,獲得收入的探店達人數量同比增長7倍。
報告顯示,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商家通過平臺發布了507萬個探店達人撮合商單,同比增長623.12%,西式快餐、足療按摩、面包烘焙等細分行業因達人探店增收最多。超6成創作者在24歲至40歲之間,二三四線城市探店達人占比超6成,重慶、廣州、上海、成都等城市的探店達人更為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