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快遞包裝可循環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做題”,促進“綠色包裝”勢在必行。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快遞帶來的物料消耗和污染等問題日益嚴重。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快遞業務量超過1000億件。由此產生的快遞包裝廢棄物既造成浪費也污染環境。
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國家持續發力。2019年初,國家郵政局開始推動實施“9571”工程,對電子運單使用率、不再二次包裝率、循環中轉袋使用率提出了明確目標。2020年實施的“9792”工程,給快遞包裝回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的持續努力也取得了顯著效果,據統計,電子運單基本實現全覆蓋,瘦身膠帶封裝比例達到95%,電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裝率達到70.1%,循環中轉袋使用率達到91.5%,在營業場所設置了7.6萬個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
為了加快推進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和國家郵政局辦公室日前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試點的通知》,提出通過開展試點,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可循環快遞包裝規模化應用模式;推廣一批使用方便、成本較低、綠色低碳的可循環快遞包裝產品;促進可循環快遞包裝使用規模和比例明顯提升,使用范圍逐步擴大,投放和回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回收方式更加豐富有效,調撥運營網絡基本健全。
推進可循環的快遞包裝無法一蹴而就。盡管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全國快遞行業的體量相比,當前促進“綠色快遞”發展仍然面臨著可循環快遞應用成本高、回收調撥運營難、個人消費使用意愿不高、產品標準化水平低等問題。解決快遞包裝的污染和浪費問題不僅是一個部門或者一部分人就能完成的,還需要生產企業、物流企業和消費者多方發力,協同共治,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1月05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