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人”玩起新模式農產品走俏線上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吃姜的好處就在于借助夏天的熱,把身體的‘濕氣’和‘寒氣’都排出來……”5月19日,在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懷岐堂藥業科技有限公司的直播間內,主播呂若楠正在進行網絡帶貨直播。她推介的黃姜,是當地的農產品,經過加工、包裝后成為代茶飲。“小呂的口才好,最高峰時一天賣出500多單,年銷售額430萬多元,是公司名副其實的帶貨‘網紅’。”企業負責人萬亞偉說。
懷岐堂藥業在天貓、淘寶等平臺經營著10多個店鋪,銷售網絡遍布全國,2021年實現了1600萬元的銷售收入。“線上客群是主攻方向,公司的直播帶貨一場接一場,客服忙得連軸轉。”萬亞偉說,如今電商流量日益分散,企業也逐步在短視頻、直播等方面加大布局,搶占風口。
目光轉向肥東縣長臨河鎮,這里的藍莓種植基地已進入盛果期,蒙著白霧的藍色果實顆顆飽滿。從父親手里接棒經營藍莓園的朱朕是個“90后”,他覺得光種好果子還不夠,怎么賣出去也是一門“學問”,“這幾年火起來的短視頻,就是我的銷售門路”。
最近,朱朕的抖音號幾乎每天都在更新,視頻內容有藍莓園風光、藍莓采摘等。“我從三四月份就開始拍短視頻宣傳藍莓園了,一直到現在果子大量上市,可以講粉絲是看著果子長大的,當然愿意買。”朱朕說,藍莓保鮮期短,為了保障顧客能吃到最新鮮的,小訂單只接合肥本地的,藍莓從摘下來到送達顧客手里不會超過20個小時。
“短視頻是很好的宣傳渠道,不僅可以直接招攬到消費者下單,還會吸引很多經銷商。”朱朕告訴記者,有不少北京的經銷商看到短視頻后,主動聯系自己批發藍莓,“加上散客訂單,現在每天銷售額能達到1萬元。”
利用新業態、新模式,需要年輕力量的加入,而像朱朕一樣的“新農人”的出現,正加速推動農產品上行。這也得益于近年來安徽省在農村電商領域人才培育的投入。朱朕坦言藍莓園也曾經歷過滯銷。2020年底,藍莓園即將迎來結果,然而銷路不暢,這時藍莓園所在的長臨河鎮工作人員給他推薦了一次免費培訓。“慢慢摸索短視頻如何拍攝、引流等,竟然把號給做起來了!”朱朕清晰地記得,抖音發布了三個月,他接到了第一筆線上訂單,“一個寶媽,下單了三斤藍莓。”
肥東縣電商中心主任丁勝介紹,此類公益培訓始于2017年,旨在規模化、低成本培養一批本土電商主播實操人才。2021年以來,該中心已累計完成肥東電商中心官網及公眾號線上直播培訓課程13場,完成電商直播帶貨線下培訓9場,11400余人次參訓。
因地制宜塑品牌“網紅”更要“長紅”
“網紅”是一時賣得好,想要持久暢銷,必須樹立品牌意識。
著力打造“花茶”品牌,亳州市譙城區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助力企業發展。“去年以來,區里打造了‘譙城花茶’品牌,全區符合品牌準入條件的花茶生產企業均可使用。”青春塘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華佗鎮花茶協會秘書長祖國偉告訴記者,區域品牌將花茶生產企業凝聚在了一起,通過對品種品質管理、品牌使用許可、品牌行銷與傳播等方面的一體化操作,助力全區花茶企業做大做強。
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青春塘公司為代表的花茶產業,推出了“茗花有主”“七季”“芍祖堂”“懷善堂”等品牌花茶,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形成了原創設計、原創配方、精益制造的青春塘特色品牌。目前,該企業獲得專利12項,注冊商標300余個,著作版權20多項。
目前,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電商產業實現所轄9個村(社區)全覆蓋,其中電商產業特色村4個。2021年,全鎮電商產業營銷額實現2億元,帶動就業4000多人。在電商產業的強勢帶動下,該鎮花茶、白酒、中藥材加工等特色產業發展后勁顯著增強,創新活力持續提升。
馬湖鄉大米、牌坊鄉杭椒……與亳州市以花草茶聞名不同,在肥東縣,當地農產品品類豐富多樣,但名氣相對較小。“我們主要通過幫助扶持各品牌的企業主體發展,打開銷售市場,來打響品牌,逐漸形成品牌矩陣。”丁勝告訴記者,開展“好網貨”評選、申報“老字號”認定、組織“三品一標”培訓等方式,激發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如今肥東有3家電商企業獲省商務老字號認定,“2022年‘肥東好網貨’大賽即將開始,我們將加大宣傳力度,爭取讓更多肥東農特產被公眾熟知。”
省農業農村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擴大農村產品品牌影響力,加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等培育和推廣力度,形成一批富有地方資源特色、品質特色、功能特色、歷史沿革和文化內涵的“皖”字號知名農產品品牌。同時,利用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安徽國際茶產業博覽會等,培育地域特色鮮明、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品牌,提升市場知名度,對符合條件的電商企業參加省級及以上農產品展銷活動給予補助。
補短板強弱項培育農村電商發展新動能
在不久前省商務廳公布的評選名單中,肥東縣、肥西縣等20個縣城被評選為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滁州市來安縣新安鎮等5個鎮被評選為電商強鎮;中國(肥東)互聯網生態產業園、壽縣互聯網+電商物流園等5個園(街)區被評選為縣域電商特色產業園(街)區。
近年來,安徽省農村電商加快發展步伐,在促進農產品流通、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轉型、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不可否認,還存在市場主體不強、銷售渠道不寬、流通設施不健全、公共服務不完善等短板弱項。
去年底發布的《全省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指出,要搶抓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機遇,提升全省農村電商發展水平,推動電子商務與鄉村產業加速融合,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鄉村振興。
方案還提出了具體目標。2021年至2023年,全省農村產品網絡銷售額年均增長20%以上,分別達到800億元、1000億元、1200億元。培育年網絡銷售額超1億元的電商強鎮20個、縣域電商特色產業園(街)區20個,培育和引入一批農村電商龍頭企業,擇優認定一批省級農村電商示范縣,電子商務與農村一、二、三產進一步融合,農產品流通設施進一步改善,農村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
“華佗鎮被評為全省電商強鎮的消息傳來,全鎮上下深受鼓舞。”亳州市譙城區華佗鎮分管電商負責人鄧書杰表示,今后將打好“品牌戰略”,遵循“產、城、人、文”一體化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電子商務+特色小鎮”深度融合、借力互推的發展模式,全力打造富民強鎮。
肥東縣計劃下一步重點培育打造一批肥東好網貨品牌。肥東縣商務局局長王正清說:“在組織各項推廣活動開展的同時,結合肥東電商大數據平臺應用,依托縣域特色電商園區食品、服裝、小家電等優勢產業,整合一批電商直播供應鏈產品,推動精品網貨快速布局直播電商。”(武長鵬 彭園園 黃濤)
下一條:電商進村 農貨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