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是電子商務的重要領域,擔負著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職責。近年來,云南省堅持以農村電商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不斷匯聚各方人才與力量,扎實開展電商助農工作。據數據監測顯示,2024年1—10月,全省88個貧困縣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13.95億元,同比增長18.49%。
一直以來,云南省商務廳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按照電子商務進農村“完善農村物流和公共服務體系、建立農產品供應鏈體系”等要求,通過健全完善縣鄉村公共服務和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引入云倉等措施,探索了一條適合云南省特色的農村電商興農發展之路。
目前,迪慶州維西縣已成功建立三級物流體系,包括縣級中心、鄉鎮服務站和村級服務點,并通過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優化了物流路徑。這一體系覆蓋全縣9個鄉鎮和70個行政村,不僅提高了配送效率,還打造了智能化的鄉村物流環境,有效解決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問題,為農產品上行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普洱市鎮沅縣的網貨中心結合優惠政策和統倉共配模式,擴大了電商規模、降低了成本,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網貨中心通過與快遞公司合作,提供免費倉儲、低成本打包和高效配送服務,優化倉儲布局,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電商企業的運營效率。據估計,網貨中心每年可為入駐企業節省54萬元運營成本,經濟效益明顯。
怒江州蘭坪縣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區,曾是深度貧困縣,并且是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的重點區域。為改善交通和農產品運輸條件,蘭坪縣構建了集商貿、物流和冷鏈配送于一體的農村物流體系,增加了電商運輸車輛,實現了對村級電商服務站的全覆蓋,為當地農產品上行提供了便捷通道。
騰沖市積極探索電商發展路徑,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騰沖樣板”。2024年上半年,騰沖直播基地網絡零售額高達76787萬元,創造就業崗位超5000個,并有效整頓了珠寶玉石行業的直播帶貨環境,退貨率遠低于同行業水平50個百分點。
臨滄市雙江縣作為茶產業百強縣及云南省茶產業示范縣,其“冰島茶”聞名遐邇。雙江縣邦木村通過組建直播團隊,讓茶產業煥發新生,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35萬元。自冰島茶薈平臺開播以來,成交量突破14.4萬單,總銷售額達到5301萬元。2023年,雙江縣茶葉綜合產值攀升至88億元,預計2024年雙江縣茶農因茶產業帶動的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15萬元。
昭通市鎮雄縣健全“黨組織+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大力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截至2024年7月,鎮雄已建成284個農村電商服務站,開展133期電商培訓,惠及15600余人,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直接帶動3000多人就業。全縣77.8萬勞動力積極投身電商相關產業,不僅為大量返鄉創業的農民提供了就業和增收機會,還推動了多元化的人才隊伍的形成。
鎮雄縣的做法是我省系列努力的生動縮影,充分體現了我省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通過開展一系列電商技能培訓、搭建線上學習平臺,并引進知名電商專家授課,為青年提供了學習先進電商理念和實踐技能的寶貴機會。
大理州充分利用本地特色資源優勢,結合電商產業,成功打造了“蒼洱名品”這一區域公用品牌。品牌以“綠色、健康、生態、有機”為核心理念,涵蓋乳業、茶葉、核桃等多種農產品。自2020年發布以來,已授權49家企業使用,并通過線上直播帶貨和線下推廣等方式,實現年銷售額約600萬元,品牌全網曝光量突破20億次。
楚雄州大姚縣通過推動電商企業產業升級、技術創新及海外倉建設,成功打造了一站式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助力板栗等特色農產品拓展海外市場,有效應對跨境物流挑戰,提升了出口能力和外匯收入。同時,借助新媒體電商平臺開展線上營銷,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隨著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原本深藏大山的優質農產品得以跨越地域限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山區不再偏遠,振興之路愈發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