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舉辦的2018中國智慧三農大會暨鄉村振興帶頭人峰會上,與會嘉賓表示,農村電商不僅僅是農產品銷售方式的創新,還是整體供應鏈的改變。這種產銷垂直化的供應方式,推動了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說,農村電商的供應模式大致為訂單生成—產品采購—選擇加工商—產品集配—整合貨運—配送,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
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說,新發地要求農產品供應大戶“兩頭”延伸。“一頭”聯結生產基地,“一頭”聯結消費者。“我們在蘭考調查的時候,發現當地以鹽堿地為主,農民主要種植泡桐。我們覺得當地適合種植蜜瓜,就讓蜜瓜大戶帶頭去種植,結果種出來的蜜瓜特別甜。現在這個大戶做的事情是:養育花苗,轉給農民,等蜜瓜成熟了,他去收購,在新發地的平臺上賣。這樣就實現了種植和銷售的一體化,農民不是盲種了。
供銷e家將電商的產業鏈向前延伸至農產品生產端,通過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從耕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等環節就開始介入,把分散的傳統農業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生產軌道。在銷售地,以城市農產品配送倉、農產品批發市場、線上平臺和線下實體零售為渠道,全面打通產業鏈。
與此同時,一些新興電商企業致力于推動企業業務向鄉村市場下沉,這將為農村市場注入更多的市場動能。北京村村樂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胡偉表示,村村樂的核心理念是打造“村里有人”的局面,目前已經培育了32萬多個村級站長,覆蓋64萬個行政村。“通過村級站長能夠將企業想要發展的業務輻射到這個村,帶動企業業務的下沉。對于許多大的電商企業來說,業務下沉是農產品‘上行’的基礎,許多龍頭電商企業的業務都是依靠我們下沉的。